為什麼直心是道場?

【直心】指的是正確的用心,它跟【識心】是相反的心

禪師首先問我們什麼是直心? 【直心】指的是正確的用心,它跟【識心】是相反的心,識心是一種分別心,而識心用到極致會是直心(這裡我想到的例子是愛因斯坦,他在晚年其實洞悉了人生的真理,而他一直也是一位直心與識心都具足的人)
接著禪師問我們那些職業會用到直心? 那些是識心?我們提到的幾個答案:農夫,出家人,禪師都說不對,最後提到:危急的時候,例如失火了,我們就會用到直心,因為那個時候不會去分別,會立即去行動。 
而識心的職業就像專業人士,研究人士都必須用識心。
直心與慈悲心有關,與歡喜心有關,歡喜心能放下是非,而充滿慈悲的人會用空性,會用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心,而不會用識心。 善用直心才會開悟,因為他/她的內心是圓滿具足的。
為什麼說【直心就是道場】呢,如果我們能保持四無量心,不二心,就是道場。師父還提到彌勒佛是未來佛,而彌勒的名字是求名與慈悲的意思,因為彌勒佛有大慈悲心,所以雖然他求名利,但是最後還是會成佛。
聽完師父的開示,大家是否清楚如何保持【直心】呢? 我自己的做法,會先檢視自己的分別心(識心),在面對每個決策,每個衝突的時候,有沒有用【慈悲心】,【不二心】,還是我在【分別】? 先有覺察,改變才會發生。

如果我們都發願成佛,那麼第一步,就先觀察自己的心吧!

#禪師10/25在宜蘭開示的整理

親近七佛,走向開悟

為了開悟,我們首先要親近哪一尊佛呢?就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在韓國的傳統寺院裡,會有幾座不同的法堂,例如無量壽殿、藥師殿、觀音殿、 毘盧殿、地藏殿、彌勒殿、大雄寶殿、羅漢殿等等,每座法堂的主佛與左右菩薩都不一樣。當我們的道場在建立小法堂的時候,師父希望每個進入法堂看到佛像的人,都能夠一目了然地清楚佛法的核心內容,因此特地設計了七佛的架構。每當有初學者來拜訪師父的時候,師父就會用七佛來說明學佛的大綱。

「當我們去傳統的寺院時,有很多不同的法堂,像是圓通殿、大雄殿、地藏殿等等。大多數的人都只進到自己最喜歡的法堂去禮佛,但其實每一尊佛像都有其真理的象徵, 之所以用形象來表現真理的原因是為了讓對佛法陌生的人也能夠了解真理。所有的佛菩薩都坐在蓮花上面,有著不同的手勢,手裡拿著的蓮花或寶珠、在眉心的寶石….,這些都各自象徵著深奧的真理。我這裡特地安排七佛的理由,就是為了讓你們一目了然地理解佛法的架構。」

「那麼,為了開悟,我們首先要親近哪一尊佛呢?就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因為若沒有智慧,就算用功精進也無法開悟。所以我們稱文殊師利菩薩為所有佛的老師,換句話說,文殊菩薩可說是走入成佛這條路的起點, 文殊的智慧意味著空性的智慧,也就是說,為了開悟,你要先了悟現象界都是不真實的,不要被名相所欺騙,要看自己空空無礙的本性。當你能安住在空性的智慧時,內心沒有一個地方貼上貪瞋癡,大慈悲心就會自然地生起而走向普賢行。只有當我們具備般若智慧慈悲方便的兩翼時,才能夠得到和釋迦摩尼佛一樣的開悟, 左邊的佛就是化身釋迦摩尼佛。」

「那麼開悟以後呢?當然要做饒益眾生的事啊!右邊的佛就是報身阿彌陀佛。祂以四十八大願力建立極樂世界。當你開悟時,就會知道處處都是淨土。在下面的兩尊菩薩就是觀音菩薩地藏菩薩,都是阿彌陀佛的眷屬。祂們雖然已經證悟,為了救度眾生,祂們並非安住在涅槃,而是領導我們走向開悟。那祂們要救渡眾生到什麼時候呢?和地藏菩薩一樣,到地獄成空為止! 由於這樣的大願力(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祂永遠顯現無邊身。在中間的佛就是法身毘盧遮那佛,其實其他的六尊佛菩薩一直也都懷抱著毘盧遮那佛,因為祂表示我們本來清淨、純粹的本性。當你能證悟法身、報身、化身三身佛時,你的開悟才會完整。」

由此,師父讓信徒們每天早晚唸每日祈禱文時,再加上自性七佛的發願文,來覺知內在本具的七佛,種下正確的因。以下就是自性七佛發願文和每日祈禱文:

我發願 ,喚醒不可思議的清淨光明法身自性佛 !

我發願 ,喚醒不可思議的無量壽光報身自性佛 !

我發願 ,喚醒不可思議的四生慈父化身自性佛 !

我發願 ,喚醒不可思議的般若智慧文殊自性佛 !

我發願 ,喚醒不可思議的慈悲方便普賢自性佛 !

我發願 。喚醒不可思議的千手千眼觀音自性佛 !

我發願 ,喚醒不可思議的大願本尊地藏自性佛!

因此我,

至心皈依佛法僧三寶,

誠心懺悔往昔因無知無明所造諸惡業,

今後謹遵從佛陀的教誨,

以般若智慧與慈悲方便,

增長菩提心,

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

懺悔真言

om-saba-mo-cha-moji-sadaya-sabaha(三次)

發菩提心真言

om-budi-chitan-wuten-bada-yami(三次)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當生極樂國,

同見無量壽,皆共成佛道。

涅磐的境界

某日,一位居士請教師父關於涅槃的問題。
師父拿來一根蠟燭,把它點上後,然後再"呼"地一口氣把它吹滅。
「燭光去了哪裡?」師父問。
然後為他開示:

雖然燭光熄滅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消滅,反而可以說它是遍佈於各處(無所不在)。如同一滴水落到大海,它就與大海合而為一。站在一滴水的立場來看, 那一滴小小的個我消失的同時,卻得到了整個大海。

我們朝九晚五拼命地工作,下班後回到家,要洗完澡躺在床上才能感受到很舒服。只是把一天的工作做完,就覺得這麼幸福,那如果我們把在這世界上該做的事全部都做完而能永遠休息的話,會有多麼幸福呢! 那個時候所感到的幸福感是無法想像的吧! 所以說涅槃就是這樣無法形容地偉大。

我小的時候常吃糠餅,就是用米糠加糖漿做成的一種餅,其實並不怎麼好吃。可是對那個貧窮的年代住在農村裡的人來說,糠餅是能充飢的好食物。換作對現代習慣吃精緻蛋糕的人來說,就算免費給他們糠餅,他們也絕不會吃它。

涅槃或開悟的體會也是如此。如同吃過了一口蛋糕,對糠餅的留戀就立刻瓦解,即使只是一瞬間的體會,那個人對這粗劣的身體絕對不會有任何的眷戀。而且對身體的執著和眷戀都消失的人,就算想要留在這個世界,他也沒辦法留下來。就像手抓著充滿氫氣的氣球,一放手,它就會往天上一直飛去。

其實,關於涅槃,用頭腦來計較並不能了解它。佛陀對於這些問題是不回答,保持沉默。佛陀為何不告訴我們呢?因為這些答案對眾生的證悟不會有任何幫助。所以我們與其計較涅槃,還不如趕快做完想做的事。因為只要對身體還有任何的執著,就不容易擺脫輪迴。昨天的我之所以今天還在的理由,就是因為想做的事還留存著,而相續力就會起作用。我希望你趕快做完想做的事,然後放下所有的眷戀。這輩子就解決掉所有的痛苦和生死的問題,來享受永遠的幸福吧!

什麼是【大定】?

明朝的交光真鑑大師在《楞嚴經正脈疏》裡,嚴格地批評以前依照天台止觀來講解《楞嚴經》的方式,而且清楚的解釋首楞嚴定和識心定根本不一樣。

交光真鑑大師如此描述首楞嚴定:
1.它是妙定。因為是本來具備、天然、不動的禪定,雖然住在迷惑的階段,不論散亂、或動搖,它的體性本來如此。
2.它是圓定。因為此禪定不但意味著心的不動,而且包括萬法萬事的本來不動,所以成為一定體,否則一切事怎麼能夠成為不動不壞的定呢?
3.它是大定。因為就連住在迷惑的階段,也始終未曾動搖,開解以後,又怎麼會有出定或退轉呢?所以從開解起行,直到成佛,沒有出定或退轉,更不會有 「壞」這件事了!否則如何成為究竟堅固的「定」呢?以此為根據,若有入定、住定、出定的話,無論定多久,都不是「大定」。

我讀到這段文章就想起了師父的故事。二十幾年前,師父在花開谷山上的洞穴為期三年的修行時,有一天,太白山某道場的一位大師帶著信徒們來訪。
那位大師對師父提出一個疑問,「最近你一入定,可以定多久呢?」
師父回答說,「我根本不知道定有所謂入、出!」

我還連想到今年夏天一位居士遇見師父時,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多小時,一直將自己禪定時的境界描述給師父聽,甚至畫出禪定中所看到的境界。到了最後她說:「念頭停止的狀態就是『止』,看到這些境界才是『觀』。」當時師父一句話也沒說只是聽她一直講,在離開之前,只說了一句 :

透過止觀,就無法開悟!

其實她經驗過的所有境界都只是識心定而已, 況且她還太留戀自己的境界而無法接受更高的階段, 所以師父只有種下了大定的因, 希望將來她也能懂楞嚴經裡 「一切事究竟堅固」!

開悟的狀態

有位居士提問開悟者的身心狀態是如何呢?針對他的問題,師父講解如下。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唯有開悟以後才能回答。幾個月前有位菩薩發訊息問我「為何這個世界上很少開悟者或覺者?」 當時我如此回答了。「每個存在都是在開悟的狀態!」 這句話並不是謊言而是真實語,你們都在完美的開悟狀態,認同嗎?她又再問「那麼為何我們還是在受苦,而不知自己已經醒來?」於是我跟她說,請你不用擔心,將來當你真的討厭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就會馬上醒過來。

其實我們很享受現在正在作的「夢」,你們都那麼喜歡這個世界。如果你們真正地感知到這個世界很痛苦的話,就一定會馬上離開。不少的人都跟我說過「我真的想要了脫生死」,但其實你們的內心不是如此,你們都想要再多作一些夢,不是嗎?現在馬上想要擺脫的人請舉手?(現場有人舉手)

剛剛舉手的人很聰明,因為他們已經看破了這個世界是痛苦的、在這個世界一定會以痛苦結束。這輩子有時候可能會感覺幸福,但這個世界的特性就是痛苦而已。不過,當你開悟的那一刻,你就會知道其實這裡已經是淨土,那麼到底哪裡錯了呢?因爲我們陷入顛倒夢想中!為何稱它為「顛倒夢想」呢?因為我們把假的當成真的,真的當成假的,所以我們都錯覺生老病死是真實存在!

我們該如何禪修呢?首先要覺悟生死根本不存在,我們一定要「見性」!見性就是「即見如來」。那麼要如何即見如來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為我們做不到「若見諸相非相」,因為我們把假當成真,所以無法開悟。我們不知道廣大無邊的大海,而只是把波浪當成自己。

對於開悟者的身與心狀態,其實我不知道其他開悟的人是甚麼樣子,我來講講我自己的故事。

這是在三十三年前的故事,那天,我所有的煩惱、妄想、貪嗔癡一瞬間都不見了,那樣的狀態我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後來我被一位大師印可,但這個印可一點也都不重要,重點是我得到了永遠的幸福和自由。那麼,當天的身與心的狀態是如何呢?可以說是我的心就像廣大無邊的天空一樣,身體如同在廣大無邊的天空裡飄來飄去的一朵雲。

換句話說,我內心所有的慾望統統消失了,食慾、睡眠、性慾等等全部都不見了。甚至,我走路的時候,就像走在雲上,踏出的每一步都無法感受到腳踩到地面的感覺。而當我被大師印可的那天,走向處於山頂的寺院時,山路陡峭,但是我感受不到坡度,竟像是走在平地上,一路平坦。

其實,在「究竟」的層次來說,沒有什麼可以稱之為體驗。那麼在體驗的是誰呢?是四大五藴!但是,因為雲反而能夠證實天空的存在。

對我來說,開悟之時,時間和空間的觀念都不見了,「永恆」在我眼前展開了。如果你們皈依三寶、持戒,並堅持修行下去的話,一定可以體驗到和我一樣的狀態。其實透過形象、透過聲音體驗到的所有的東西並不究竟,究竟的體驗就是沒有體驗,所以如果有人對自己的任何體驗感到驕傲的話,那是不對的。你們不要安住在現在的階段,請繼續走下去吧!